欢迎访问北镇市人民政府网!

首页 >> 走进北镇 >> 名优特产

    北镇特产—大酱

    作者:龙波      发布时间:2010-01-26      来源:飞腾网络     浏览次数:

     20061116080726933.jpg

            每年春节刚过,进入农历二月初,家家户户开始炒黄豆、烀黄豆做“酱块”儿。在此进程中,既有祖传的经验,又有包含自我发挥的技能。我的老奶奶,在制作大酱中,可算是一位好手,她烀豆儿,能掌握住火候时间,看到烀的黄豆呈微红色,就开始把烀好的黄豆掏出,放在盆子里,等凉后再用木制的“酱杵子”碓碎,然后在木板上把碓好的黄豆,用手摔成四方形的酱块子。那时家中没有别的,连报纸都没有,就用谷草编成一个“十”字兜子,将酱块子放在兜里边,吊在家屋内的木梁柁上。过两三个月后,“酱块子”就发酵了,散发出酱味儿,到农历四月二十八前后,家家户户的主妇们都忙碌着刷缸,晾晒“酱块子”。奶奶便选择风和日丽的一天,把已经发酵好的“酱块子”,放在木板上或桌子上,把酱块子掰碎后,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进行晾晒后,装在缸里。奶奶凭多年的经验,对“下酱”的水量,盐量的比例,都掌握得恰到好处,之后,把酱缸放在朝阳处,酱缸内放有打酱的“耙子”,在“打耙子”过程中,奶奶像爱护孩子一样,早晚坚持“打耙”,在打耙中随时撇缸内的“沫儿子”。见天要下雨,就用“酱帽子”把酱缸盖好,晴天再敞开盖,让阳光充分晾晒,发酵后,奶奶在院内打酱缸时,大酱味儿飘满全院,这时路过人嗅着这香味儿,都驻足说:“这老太太下的大酱可真香啊!”

      等春季来临时,家人企盼园田地那些冬眠的大葱呢!记得有一天,刚“打春”后,奶奶就唤我的乳名:“你去园田地,看看大葱出没出芽?”我乐颠颠的跑到地里,蹲在葱垄里,用手扒拉化冻的黑土,见大葱已发出嫩芽出锥了,我高兴地跑回家告诉奶奶:“大葱已经放绿冒锥了!”奶奶正忙乎做饭向我说:“等长出土再吃吧!”

      那时农村大“苦春”头子,家家户户没有蔬菜吃,奶奶就和村里一群群小姑娘,小媳妇去我家北边荒草地去挖婆婆丁,小根蒜,车轱辘菜等,到家后洗净,用泥盆子盛好放在桌上。这时奶奶还特意把那香气四溢的大酱放在桌上,我们全家人坐在饭桌上,吃得喷喷香。从这之后,饭桌上总离不开什么“大饼子就大葱蘸大酱吃”,“大煎饼卷葱蘸大酱”等食品,夏季到来,各种蔬菜都下来了,那黄瓜蘸大酱格外有滋味儿,吃得爽口清香。

           北镇大酱在辽西地区小有名气,尤其为老爷庙市场贾家大酱味道纯正而出名。但和农村部分家庭主妇制作出来的大酱相比,无论是在色、香、味来讲还略逊一些。如果北镇能在大酱上形成产业,让北镇大酱走出辽宁,走向全国,无疑也是又是北镇的一大拳头产品。

     

    本文为北镇飞腾网络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或者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