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镇市赵屯镇简介
|
赵屯镇位于辽西平原,医巫闾山东麓,南临渤海。秦沈高
速公路、沈山铁路、沟海铁路横穿境内,交通四通八达。境内
土地肥沃,黑鱼沟河流经西部,是地肥水美的富庶之乡。全镇
幅员总面积67.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34公顷,林地面{~2000
公顷,水域面积1000公顷。合乡并镇后全镇辖11个行政村、28
个自然屯。全镇总人口2.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万人,农业
劳动力1 5万人:包括的民族有汉、满、回、朝鲜、蒙古、锡伯等
族,满族人口占60%。
赵屯镇前身是原北镇县第五区。1956年2月调整行政区
域,原五区机构撤销成立乡。原五区东南部划为5个乡,即赵
屯、大吴屯、营盘、和平、陆家。1961年成立赵屯人民公社。
1983年人民公社改为赵屯乡。1984年乡改镇。1985年经上级
批准成立满族镇。1990年撤销满族镇,名称仍为赵屯镇。
赵屯镇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日照充足,适宜多种农作物
生长。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高粱、大豆、蔬菜等;水果有
葡萄、李子、山楂、梨、桃等;林业有杨树、柳树、槐树、榆树等;
水产品有海蜇、鲤鱼、鲫鱼、螃蟹、海鱼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
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发展农村经济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赵屯镇人具有很强的经济头脑,很早以前在这里就有集
市贸易,十分繁华,造就了赵屯人的经济意识。改革开放为赵
屯镇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特别是近十年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
快。赵屯人民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外树形象,在市场
经济的大潮中勇于拼搏,锐意进取,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发挥
传统优势,闯出了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小康之路,2004年全镇
经济总收入达到8 6亿元,比1994年增长12倍。其中第一产业
2.4亿元,增长110%,第二产业5.5亿元,比1994年增长110%,
第三产业’7000万元,比1994年增长40%。财政收入500万元,
增长120%。粮食总产量23000吨,增长60%,油料总产量3000
吨,增长50%,水果总产量8600~E,增长65%,肉类总产量2000
吨。农民人均纯收入3800元,增长60%。
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逐步将
赵屯建成小康镇的总体思想,围绕“三线”(高沟公路线、曹赵
公路线、二赵公路线),搞好“三个开发”(棚菜、果树、稻蟹),建
设“三个小区”(养殖、制鞋、粉条)。北部村屯以棚菜果树为
主,南部村屯以水稻和稻田养鱼、养蟹为主,中部村以黑韭菜
为主。全镇现有葡萄466.7公顷,棚菜666.7公顷,水稻和稻田
养蟹、养鱼1333.3公顷,韭菜200公顷。年产葡萄1.5万吨,收
入1500万元,棚菜收入近亿元,韭菜收入6000万元,稻蟹收入
3000万元。
工业是赵屯立镇之本,以项目为支撑,以园区为载体,加
快工业发展步伐。全镇有企业或企业集团150余家,主要有水
泥J、啤酒厂、饲料厂、制鞋厂、粉条加工厂、红砖厂。其中两
个水泥厂年产水泥10万吨,一个啤酒厂年产啤酒近万吨,饲料
厂年产饲料超过万吨,企业人员近5000人。全镇海洋捕捞作
业船只近百艘。制鞋业是赵屯镇主导企业项目,全镇有制鞋
户企业近百家,制鞋用的切底、口条,布鞋里毡、纸箱、橡塑片、
鞋料商店等相关行业20多家,构成了赵屯制鞋各镇的主体。
全年生产各式各样鞋500多万双,产品远销东北、华北、内蒙等
地。制鞋收入及相关行业收入近亿元,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
3000余人,增加财税收入近百万元。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时,赵
屯镇是锦州市红旗乡镇、亿元镇,赵屯农机厂的胜龙水泵名扬
国内,远销全国27个省市区。大力发展规模企业,赵屯镇现有
500万元以上企业5家,闾山水泥厂、啤酒厂、牧爱饲料厂、伊登
尔制鞋厂、腾飞养殖公司,这5家规模企业产值收入达到8000
多万元,成为了赵屯企业的骨干和中坚。全力招商引资,赵屯
镇坚持在政策上优惠,吸引外地客商到赵屯经商办企业。现
在已有牧爱饲料厂、啤酒厂、水泥厂等外地老板租赁这些企
业,使他们在赵屯得以谋发展、创财富。2004年,共吸引外埠
老板投资2000多万元。
几年来先后被锦州市命名为维持社会稳定先进单位、北
宁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标兵单位。赵屯镇是辽宁省农业机械
化先进镇,站长李长林是全国劳动模范。
在今后的发展中,赵屯镇将继续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搞好
农业产业化升级,逐步建设以鞋业为主的小康镇。以锦州沿
海中心城市为契机,努力把赵屯镇建成社会和谐、经济发达、
环境优美的地方名镇。以全方位的开放姿态,迎接四海英才
前来投资发财。赵屯镇正以崭新的面貌,以足够的信心和能
力创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