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子镇位于北镇市东南部37公里处,属平原、洼区中型乡镇。镇内交通方便,连接全国铁路运输大动脉的沈山线在
境内通过,距京沈高速公路入口处仅30公里,镇内公路干线成“丁”字形与外界相通。全镇所辖11个行政村(合乡并镇前15个村),1个社区辖3个居委会,共有50个自然屯。总户数为5000户,总人口为22000人,劳动力5200人,羊肠过、西沙河在境内经过。镇区北倚丘陵,中部、南部为平原地,土壤为草甸土类轻盐化黑粘土。全镇土地面积62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3333.3公顷。
高山子原为黑山县管辖,1962年划归北镇县,成立高山子公社,1984年改称高山子镇。清末民国之初,奉系军阀张作霖多年活动于此。民国十四年(1925年)八月,他在镇南赵家窝棚建成家庙,占地1.3万平方米。现在家庙保存基本完好,得到当地政府和百姓的保护,家庙设施逐渐得到维护和修缮。
高山子镇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热良好,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主要农作物有水稻、高梁、玉米、大豆、小麦。有水泥、采石等企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山子镇人找准发展目标,充
分利用自然条件的优势.把握市场信息,使一、二、三产业得到
协调、合理发展。全镇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
高。
农业稳步发展。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调整农
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充分发挥高山子镇农业的优势,发展优质
特色农产品生产,发展多样化的农业生产。进一步拓宽农民
的增收渠道,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大力推进传统农业
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全镇粮食年产量达2300万吨,是北镇市
主要产粮区之一。全镇现有棚菜面积286.7公顷,产量达
10000吨,预计到2007年全镇种植棚菜达到1333.3公顷。高温棚黄瓜已形成了区域化种植、规模化发展、无公害生产。黄瓜年产量达到2500吨,远销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和关内有关省、市、县。翠农牌无公害黄瓜形状匀称,色泽深绿,质脆味甜,有易运输、易保存等优点,在国内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力。畜牧业发展较快.全镇现有养殖小区4个。2005年肥猪出栏将达到4万头.坞出栏20万只,蛋产量400吨。绿色养殖和绿色种植初见成效。
工业持续发展。以北镇市三鸽水泥厂为龙头.牵动其它
乡镇企业,形成规模化工业园区。通过实施项目拉动工程,扩
大企业发展规模,努力打造工业强镇形象,形成工业和农业互
相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趋势。北镇市三鸽水泥厂2003年转制
为私营企业,到目前已投资2000万元扩大生产规模。现有职
工22O名,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8名,预计2005年产值达2250万元.上缴税金达170万元。为实现国家发展绿色农业工程和活土工程计划,辽宁富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镇内建了生产高活性腐质酸有机肥。“用就富”牌腐质酸有机肥,开创并发展了绿色经济,改善了种植环境。企业第一期投资300万元(2004年已到位),第二期预计投资800万元,第三期投资1500万元:预计年生产有机肥10万吨,产值达3500万元,利税300
万元:
第三产业高速发展。优越的地理环境,便利的交通条件,
以及快速发展的企业为运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发展前景。据
统计,全镇从事交通运输业个体户107个,从业人员270人。便利的交通及季家市场的落成,为商业、饮食业、服务业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全镇现有商业网点206家,从业人员370人,个体饮食及住宿业15家,从业人员50人,其他社会服务业5l家,从业人员90人。200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2025万元。
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文教卫生事业健康发展。镇医
院现有医护人员37人,病床25张,年门诊量达1.5万人次,担负着本镇及周边地区近5万人口的医疗预防及保健工作。医院被锦州市政府命名为群众满意、百姓放心医院,,同时,村村都有卫生所。2003年,镇政府投资30万元,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现有有线电视用户2200户,使百姓能够及时全面的了解世界,关心国家和社会,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知识。全镇安装程控电话4500户,占全镇户数的85%。农民掌握信息快捷;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发展,基础教育进一步加强。全镇现有1所中学,5所小学,教师15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22人,中级职称的11人。镇政府多次投资,新建和翻建了教育设施,改善了教学条件。
金融、保险业有了长足发展,经济效益显著。敬老院现有孤寡老人37名,环境优雅,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小城镇建设也逐步加快,在中央大街两侧,全是门市楼,家家都从事着第三产业。
优越的地理环境,对高山子镇的发展潜力及前景是巨大
的。利用无公害黄瓜、韭菜生产基地,争创东北黄瓜第一镇。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税收、扩大企业再生产规设,抓好和
扩大第三产业,搞好文教卫生、广播电视服务业和农业综合服
务体系建设,促进各行业的全面发展。
全镇人民正以满腔的热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智慧,迎
接新世纪的挑战!